正像王长友对自己的评价一般。
供销社负责人官不大,权力大得吓人。
这里说的权利,指的不是管理权,行政权。
而是对于各种生活物资的控制权。
在这个商业经济一片空白的年代。
供销社,百货商店,副食商品,菜店等国有销售点,成为老百姓购物的唯一选择。
越往下,权力越大。
到了公社一级。
供销社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商品销售和买卖。
城市居民有副食本,每月除了工资,还会得到一些票卷。
商店种类较为丰富,购买商品的渠道也相对较多。
到了看天吃饭的乡村地区,供销社包办一切。
想要将卤味生意做起来,首先要解决原材料问题。
用来烹制卤味的肉,可以通过上山狩猎获得。
虽然野兽肉和家畜肉口感有些差异,但是在这个人人嗷嗷待哺的年代,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忽略的。
最开始。
陆远拜托王大鹏去肉联厂购买猪下水和猪头,仅仅是为了测试,野猪肉和家猪肉卤煮之后的味道差异。
试验证明,差距不小。
不过可以通过用卤汤长时间卤煮进行解决。
肉的问题解决了。
剩下的就是调味料了。
卤肉卤肉,没有卤岂有肉。
香料和调味料属于限量供应。
纵然是城里,每人每月也只能买到几两白糖。
听了陆远的想法,王长友点燃一支烟,琢磨起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干。
陆远这边靠山吃山。
通过狩猎解决了家里的吃肉问题。
又因为家里女眷较多,剩下的肉若是不能及时处理,很快就会发臭变味。
有鉴于此,陆远想到了赵大爷的秘方。
将狩猎带回来的肉一边留作家里使用,另外的肉通过秘方进行卤制,给自己和家里换一些生活费。
陆远目前已经和前进煤矿拉上了关系,部分卤肉可以卖给他们。
至于另外一半。
陆远的意思是交给供销社,进行以物换物。
用卤肉换取卤制这些肉的香料,调味料,以及一些生活用品。
由于农村地区没有副食本,也不发粮票,肉票,布票等一系列的生活用票,公社供销社还接受以物易物。
收入粮食,蔬菜,棉花,肉蛋等农村剩余物资,兑换等价的商品。
而这,又是下面供销社最大的一块进项。
怎么换,还多少,都是供销社说的算。
一斤鸡蛋是换三两糖,还是换半斤。
都要看供销社主任的一句话。
“小陆,这两天把你做的卤味拿来一些,我和同志们先尝尝,如果没问题的话,一切都好说。”
寻思了十来分钟,王长友决定先尝尝看。
要是味道好。
后面的合作也就没啥问题了。
“王哥,我后天就给你带一些过来,保证同志们吃完赞不绝口。”
事情有了眉目,陆远立刻起身告辞。
只要打通供销社这边的渠道,卤味生意也算正式开张了。
纵然当前依旧属于计划经济时期,个人做生意属于被严厉打击的投机倒把行为。
但是说话说好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
只要擦边球打得好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。
任谁都挑不出陆远的毛病。
更何况天高皇帝远。
只要公社不和陆远翻脸,陆远跑到公社大集上摆摊,都不会有人说三道四。
回到陆家庄,陆远首先找到赵大爷。
老爷子和中草药打了半辈子交道,不但懂得开方子下药。
药膳食补,也是中医必备能力之一。
通过香料,调味料,部分中草药盖住兽肉特有的腥膻味,增加卤肉的香气,成了陆远和赵大爷共同研究的内容。
野猪肉,狍子肉,山鸡肉,鹿肉……
总而言之。
山中飞禽走兽皆可卤。
这么一来,不但能够提高家里的收入,还能解决没有冰箱,兽肉难以存放的问题。
两锅卤汤放了整整大半个月,味道绝对够浓。
隔天,陆远烧火添柴将最后一点香料放进卤汤。
在媳妇和妹妹的帮助下,陆远做了整整五十斤卤狍子肉。
“没想到除了牛肉,其他肉也能卤着吃,味道非常好。”
供销社仓库中间,放着一张四四方方的木头桌子。
上面摆放着陆远带来卤狍子肉,过年剩下的一些猪下水。
王长友左手端着酒杯,右手拿着筷子,一口狍子肉,一口猪头肉,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。
两旁的供销社职工个个笑逐颜开。
第113章 解决卤味生意的原材料问题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